单霁翔谈大英博物馆丢文物敲响警钟,称北京中轴线明年将申遗
9月15日,2023北京文化论坛第二日,平行论坛之一“文化遗产: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”在北京饭店举办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在演讲中透露,今年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有望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,明年北京中轴线将申报世界遗产。单霁翔担任故宫院长期间,推动了诸多变革,并促成故宫文创产品的爆火,被网友称为“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”,他本人也因率真有趣的语言风格成为“网红院长”。单霁翔曾在国家文物局当了十年局长,退休之后,他继续投入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事业中。在论坛演讲之后的媒体采访中,单霁翔表示,文化遗产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,中国有庞大的文化遗产体系,保护它们不是政府、文物部门的专利,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,每个人都有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和享用权。谈及最近大英博物馆丢失文物,以及网络短剧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的出圈,单霁翔说,“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,大英博物馆丢失文物给全世界的博物馆人敲响了警钟。”他认为,文物在原地保护是最有尊严的,“流失海外(的文物)就像孤魂野鬼一样。”9月15日,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“文化遗产: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”平行论坛上演讲。组委会供图 明年北京中轴线将申报世界遗产9月15日,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上,单霁翔的演讲题目是“中外交流互鉴,保护文化遗产”,在发言中,他讲述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何一步步加深与国际交流。单霁翔记得,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2004年在苏州召开,这次大会出台了很多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,但其中一项规定,对中国来说不算有利,即每个国家,无论大小,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。“作为(拥有)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,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,每年只能挑选一项来申报,对于我们来说压力很大。”单霁翔说。不过,中国的申遗工作仍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,从2004年到2017年,中国每年都有历史遗迹申遗成功,包括河南殷墟、福建土楼、山西五台山、杭州西湖文化景观、厦门鼓浪屿等。今年,云南普洱的景迈山古茶林是中国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,一旦申遗成功,其将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、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。景迈山古茶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好、种植年代最久远、连片面积最大、突出普遍价值最高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。山上的万亩古茶园中,绝大多数古茶树的树龄都有上百年,树龄最大的古茶树已经有1300多年,迄今仍在产茶。“这座山真是太好了,”单霁翔回忆起在山上的见闻仍忍不住感叹,“我相信它一定能申遗成功。”单霁翔透露,北京中轴线将是中国明年的申遗项目。北起钟鼓楼,南至永定门,中间贯穿万宁桥、景山、故宫、天安门、外金水桥、正阳门等建筑,全程7.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,曾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“全世界最长、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”。在此次北京文化论坛上,北京中轴线也被列为嘉宾参观的一条线路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接受媒体采访。 组委会供图保护文化遗产不能一锁了之,应更多向公众开放长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让单霁翔对文化遗产有了新的理解。比如,文化遗产在时间上不应设限,悉尼歌剧院、柯布西耶建筑作品申遗成功,证明现代建筑同样可以成为文化遗产;长城、京杭大运河、丝绸之路、茶马古道等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线形或带状文化遗产族群,列入线性文化遗产后,更能保护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。单霁翔在采访中谈到,过去文物保护总是关注那些辉煌、气势恢宏的建筑,比如宫殿、寺庙等历史性、纪念性建筑,但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,那些和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事物也不能被忽视,比如传统民居、乡土建筑、20世纪工业遗产、商业老字号等,虽然不是那么壮观,但寄托着人们的乡愁,也应得到重视。对于各类物质、非物质文化遗产,单霁翔认为,除了要保护它们,还要让他们“美起来”“活起来”。“文化遗产不能是破破烂烂的,要让它们是美丽的、有尊严的。”单霁翔说。他认为,像故宫这样木结构的古建筑,完成修护后,不该锁起来,要向公众开放,保持正常的维修和科学合理的利用,古建筑才能更健康、重新焕发生机。而让文化遗产“活起来”,就要让它们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中,单霁翔认为,保护、抢救文化遗产,是为了让他们被享用、被传承:故宫的藏品要陈列给大众,古建筑要向人们开放,遗产的故事要让民众了解。中国有庞大的文化遗产体系,保护它们不是政府的专利,更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,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,每个人都有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和享用权,单霁翔在采访中强调。“流失海外的文物就像孤魂野鬼一样”8月中旬,大英博物馆发布一则公告,称有藏品“丢失、被盗或损坏”,随后确认丢失的文物数量达2000余件。这一事件后,多国要求大英博物馆遣返和归还藏品。根据该博物馆数据库,来自全球至少212个不同国家/地区的共计450万件藏品已被编目。其中,来自中国的藏品有超过5.8万(58749)项。8月底,在中国社交平台,一部名为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的短剧恰逢此时上线,立即引来众多关注,许多网友发出“让文物回家”的呼声。谈及此事,单霁翔表示,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,发生大规模盗窃,“为全世界的博物馆人敲响了警钟。”他认为,文物进了博物馆,不等于进了保险箱,博物馆要更加努力地保护文物的安全,并把它们光彩夺目地呈现出来。在演讲中,单霁翔介绍,中国在积极参加国际文物返还的一系列会议,和有关国家签署双边协议,共同打击盗窃、盗掘、走私文物。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协议,是和美国政府签署的《关于限制进口中国文物的谅解备忘录》。由于这些协议的签署和共识的达成,越来越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得到了返还和回归。比如《出师颂》《研山铭》《淳化阁帖》,陈国琅的藏书善本典籍,以及子龙鼎等等。不过,单霁翔回忆,和美国签署前述协议很不容易,当时反对签署协议的主要有博物馆馆长和收藏家们。大都会博物馆方面曾经试图说服他,理由是美国博物馆有更为现代化的设施,能够更好地收藏藏品,同时还能向更多观众展示中国的文化。单霁翔至今记得,他是这样回应对方的:“你应该来中国的西部看看,有多少壁画被盗窃走私者残忍地破坏,有多少墓葬被粗暴地炸毁,这些破坏正是因为走私而发生的。文物在原地保护才是最有尊严的,流失海外就像孤魂野鬼一样。而且中国现在已经建设出不次于你们的博物馆了。”采写:南都记者 宋凌燕 郭若梅 发自北京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